6月1日起,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12)(下稱“新國標”)正式實施。自新標準實施之日起,舊的《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05)(以下簡稱“舊國標”)廢止。記者對比新舊國標發現,新國標首次明確規定,水產品中雙殼類重金屬鎘含量規定為2.0毫克/千克。舊國標中,水產品中僅列出魚類的鎘含量標準,為0.1毫克/千克。
據了解,新標準逐項清理了以往食品標準中的所有污染物限量規定,整合修訂為鉛、鎘、汞、砷、苯并[a]芘、N-二甲基亞硝胺等13種污染物在谷物、蔬菜、水果、肉類、水產品、調味品、飲料、酒類等20余大類食品的限量規定,刪除了硒、鋁、氟等3項指標,共設定160余個限量指標。
近日,“鎘大米”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新國標中,食品中鎘的限量標準仍維持在0.2毫克/千克(國際標準為0.4毫克/千克);首次明確把水產品細分后的雙殼類重金屬鎘含量規定為2.0毫克/千克。
水產品國標細分更符合現實
新國標出臺之前,對水產品雙殼類重金屬有明確規定限量值的是由國家農業部出臺的《無公害食品水產品中有毒有害物質限量》(NY5073-2006)(以下簡稱“農業部標準”),規定水產品雙殼類限量標準,其中鎘≤1.0毫克/千克。而新國標中,水產品雙殼類重金屬鎘含量限值規定為2.0毫克/千克,與農業部標準相比下調了一倍;若與舊國標(水產品魚類)對比,其重金屬鎘含量標準則降低了20倍。
不少市民提出質疑和擔心,這是否意味著新國標降低了標準?對此,有專家認為,新國標更符合實際情況。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海洋大學食品科技學院食品質量與安全系主任雷曉凌分析,舊國標對食品分類較少,如水產品并沒有細分出雙殼類水產動物,所以沒把重金屬鎘列為限值標準。水產品是海洋和淡水漁業生產的動植物及其加工產品的統稱;其中,鮮活水產品包括魚、雙殼(貝類)、蝦、蟹四大類。
如今水產品雖細分,但標準下降的幅度太大,吃多了會不會對身體造成影響?業內專家指出,魚類和雙殼類,最明顯的區別就是魚類本身有極強的排泄系統,而雙殼類沒有,更容易造成重金屬大量沉積于體內。從這個意義來說,其標準應該是更加嚴格。
雷曉凌認為,新國標更符合實際。以前一些標準不符合實際,導致產品達不到標準只好造假。“現在新國標中食品的分類更細,更加接近國際和其他國家做法”。
而網友“我要戒水產品了”提出,此次新國標水產品重金屬標準在嚴打大背景下放寬,是不是因為海洋污染嚴重,若不放寬標準,所有水產品都會面臨不達標的尷尬。對此,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表示,制定一個食品標準,是以不傷害人身體健康為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與現實吻合。(記者馬燦報道)
聲音
制定標準應摒棄“國情化”藉口
在國際分工越來越精細化的今天,標準的訂立應該摒棄“國情化”的藉口,盡快與世界接軌。標準爭議的背后,一方面是標準自我降格,另一方面是標準的“內外有別”。只有在完善食品安全標準的過程中,突破部門立法的狹隘,充分吸納民眾的意見,才能真正為食品消費建起一道牢固的安全之墻。
——媒體評論員鄧海建
本文關鍵詞:污染物限量,污染物限量國標,水產品國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