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食品安全監管機構改革月底完成,將改變“九龍治水”困局
昨日,2013年全省食品安全宣傳周在廣州啟動。記者獲悉,廣東省食品安全監管機構改革將于本月底完成。廣東省副省長林少春表示,屆時將改變食品安全“九龍治水”反而出現監管空白的制度困局。
副省長以龜為例批舊模式
“以前是一只烏龜,它爬到了水塘,就歸海洋局管;爬到了水田,就歸農業局管;爬到了山上,就歸林業局管;被農民抓了拿去賣就變成工商來管;進了工廠被加工,就是質監管;被賣到藥店,就是食藥監管。”在昨日的啟動儀式上,林少春副省長以“烏龜”為例,妙語剖析了原來的食品安全監管分段舊模式。他表示,這樣的分段管理反而易致出現監管真空地帶,這也是這次機構改革要解決的問題。
除機構改革外,林少春還表示,將強化執法監管力量,成立省、市,甚至鎮一級的食品監管員,扭轉此前“重審批、輕監管”的局面。
“同時還要建立一套食安誠信體系,建立黑名單。”林少春表示,對違規企業將加大處罰力度,“至少罰到傾家蕩產,沒能力生產下去”。
機構名稱人員名單還未公布
按照國務院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各地今年上半年要完成省級食品藥品監管機構改革,9月底前完成市縣級食品藥品監管機構改革。
昨日,據省食安辦相關人士介紹,目前省級食品藥品監管機構改革中部門劃歸等問題已基本完成,原來涉及到食品生產、流通、消費環節的食藥監、工商、質監等職責都將被劃入進來。這意味著,除了種植養殖環節外,以后市民遇到食品安全方面的問題,只需直接找這個部門。不過,該機構的名稱,以及人員崗位、編制、職能等“三定”方案還未公布。
專家聲音
改革只是解決問題的一環
對于這次的機構改革,中山大學政務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陳天祥表示,他贊同這種垂直一體化管理,以產品來劃分,而不是以環節來劃分的模式。因為這樣可以避免以往分段管理而產生的職責不明,標準不統一,溝通成本大,留有監管死角等問題。
“不過這僅僅只是一個措施,要解決食品安全問題,后面還有很多工作。”陳天祥說,例如加大執法力度,改變地方以GDP為中心的治理理念等等,還涉及到標準制定的針對性等等
本文關鍵詞:食品安全監管,廣東食安監管,食安監管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