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迪拜2月28日專電綜述:安全與可持續性——全球食品業的共同挑戰
無論是展廳規模還是參觀人數均堪稱全球最大的第18屆“海灣食品展”28日在阿聯酋迪拜落幕。與往年相比,今年的展會更加突出食品的安全保障、未來的可持續性供應和追求高品質等特點。業內人士指出,保障食品的安全與可持續性并不僅僅是個別國家的問題,而已成為全球食品業共同面臨的挑戰。
食品安全最受矚目
從今年1月開始,歐洲“馬肉風波”持續發酵,瑞典、英、法、德等多國卷入丑聞,引發消費者反感,食品安全成為國際熱門話題。受此影響,本屆食品展的眾多參展商紛紛打出“天然”、“安全”、“無污染”等宣傳用語,而同期舉行的全球食品行業峰會更是將如何保障食品安全列為首要議題。
阿聯酋外貿部長盧布娜·卡西米在峰會上指出,政府加強市場監管力度是保障食品安全的主要途徑,但不應成為唯一方式。在經濟全球化日益發展的今天,各國同行業間應建立統一的衛生標準和管理體制,并更加注重食品檢驗的實效性。
她強調,阿聯酋作為中東穆斯林國家一直對肉類食品嚴格把關,必須杜絕一切不正規加工食品的流入。
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政府商務和創新部長路易斯·阿謝爾說,澳大利亞政府對于肉類出口實施嚴格的標簽制度和多項管理手段,對于不規范行為均予以嚴懲。同時,成熟完善的食品供應鏈也保證了澳大利亞出口肉類產品絕不會出現類似“馬肉風波”的情況。
德國最大家禽生產商Wiesenhof銷售總監莫里茨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食品配料來自不同國家,加工環節難以把控,是導致供應商以次充好的主要原因,因此保證食品質量安全的唯一方法就是對生產加工流程的嚴密控制。
可持續供應攸關未來
根據全球食品行業峰會的統計,美國每年產生超過1300億美元的食品廢棄物,而這一數量足以養活非洲的所有難民。因此,此次峰會也把“食品消費和可持續發展”作為分論壇的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海灣地區由于氣候條件和土地使用的限制,食品消費長期依賴進口。據盧布娜介紹,海灣國家每年消費的食品90%源自進口,到2020年該地區的食品進口額將達531億美元。但另一方面,人口增長、氣候變化、資源損耗等問題使得全球的食品可持續供應面臨日益嚴峻的挑戰。
論壇指出,目前全球約七分之一人口仍處于饑餓之中,而世界各地每天被浪費的食物足夠養活10億饑餓人口。與會人士認為,缺乏部署和不良飲食習慣是造成食品浪費的主要原因。在這一點上,全球食品消費者都應努力做到減少浪費,厲行節約。
人的生存根本上取決于食物。隨著糧食需求上升、糧價波動以及日益惡劣的環境氣候,如何保證食品的可持續供應攸關人類的未來。
追求高品質成為潮流
由于海灣國家消費能力較為雄厚,并且對于生活品質日益看重,本屆展會還出現了食物高品質化的潮流。
盧布娜認為,受人口數量持續增長、人均收入不斷上升、高端旅游和酒店產業品牌效應等因素推動,中東食品市場未來將為全球食品和飲料企業帶來巨大商機。
來自瑞士的果醬品牌Radar首次參加本次海灣食品展,該公司市場營銷和出口部經理海因茨·烏姆施拉格說,海灣地區對優質食品需求的增長是促使他們開拓該地區市場的主要原因。
荷蘭牛犢生產商范德利集團(VanDrie Group)企業事務總監亨尼·斯溫克爾斯說,該公司產品剛剛進入海灣市場一年多,雖然價格略高于發展中國家同類產品,但市場反應良好。可以說,中東海灣地區對肉類食品品質的要求正在逐年提高。
本文關鍵詞:食品業,食品業安全與可持續性,全球食品業挑戰